许多人在与回避型依恋的人交往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即使两人的感情已经成熟到可以谈婚论嫁,但只要一提到结婚,对方就会变得冷淡甚至回避。
这很容易让人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伴侣。
但实际上,回避型很少会把结婚生子这件事主动规划进未来计划中。但这不是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恰恰是因为太负责任了。

图源:pexels
回避在没有99%的把握可以经营出一段长久幸福的婚姻之前,基本上不会选择进入婚姻。
特别是不会选择跟自己爱的人结婚。
有的思想比较传统的回避会因为社会和家庭压力比较早选择进入婚姻,但大都会选择一个不那么爱的人结婚。
因为不那么爱的人才可以给他们足够多的安全感,不会激发他们的内在创伤,同时单纯的利益结合意味着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会产生任何期待。

图源:pexels
当他遇到一个很爱的人反而会很难跟其结婚,因为他会觉得在自己没有能力给到对方幸福时跟对方结婚是对对方的不负责,更是对将来小孩的不负责。
同时,对他们来说,责任和世俗标准约束维持的关系不如一个人自由自在。
回避型对婚姻始终持有悲观的态度,不相信长久亲密关系的存在,潜意识里觉得在一起了也一定会分开。抗拒婚姻,即便要结婚,多半也是遭到家人的催促,不得以下随便找个“还不错”的人敷衍了事。
生娃就更不用说了。据统计,回避型依恋中有高达70%以上的人,都是丁克一族。

图源:pexels
回避型在想什么?
首先,普遍来讲90%的回避型都有不幸的原生家庭,要么是父母关爱不足,使他们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环境中。
要么是父母对他们的要求特别苛刻,让儿时的回避型一直遭受到父母言语乃至身体上的打压。
在他们的印象中,童年多半是不快乐的,而不快乐的原因就是来自家庭因素,所以他也怕结婚之后的生活会像父母一样,怕同样不幸福。
同时由于他们小时候就没有被幸运的对待过,因而就更加害怕自己的小孩也会像他们一样,有不幸的童年。

图源:pexels
那应该会有人疑惑:“如果照这个逻辑,回避型既然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和他们一样不幸。那他们为什么不努力去给子女创造一个幸福的环境呢?”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顺带牵连出回避型依恋的两大特征:
一个是害怕麻烦,习惯用逃避的方式面对未知的世界;
另一个是他们的自我界限感很强,习惯了一个人无拘无束的生活,不适应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中责任的束缚与捆绑。
即便他们也想要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幸福的家庭环境,但想归想,放在实践层面,他们还是更倾向于用逃避的方式放弃做尝试。与其这么麻烦,还不如就不结婚、不生孩子,一个人过得清净自在。
*部分内容源于网络,侵删